發布時間:2023-06-15
瀏覽次數:682
《日本經濟新聞》12日援引美國農業部數據報道稱,中國取消了原定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進口的110.4萬噸美國產玉米。這相當于美國一年對中國玉米出口量的7.4%。
俄烏沖突的前一年,中國進口的2800萬噸玉米中,美國獨占了70%。但去年9月1日開始的2022/23年度,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玉米,就同比暴跌45.2%,但美國仍是中國頭號玉米進口來源國,其次是巴西和烏克蘭。
日本媒體認為,中國正在降低對美國的糧食依賴。中國不斷地取消美國訂單,需求少了,也會導致美國農民的種植意愿下降。
美國福布斯網站近日的報道分析稱,中國愈發意識到糧食生產和供應的重要性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稱,過去20年間,中國谷物進口量增長數倍,一直是支撐國際谷物市場的關鍵因素。如果采購量減少,世界谷物市場的供需平衡也可能發生變化。“由于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和中美沖突加劇,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。”《日本經濟新聞》評論道。
中國玉米進口來源地正在多元化
來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官網的信息顯示,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玉米進口國,正在將進口采購目的地從美國轉移到南美等地。在今年1月份巴西玉米首 次登陸中國后,南非玉米也在5月份首 次登陸中國,中國玉米進口來源地正在多元化。
1-4月中國玉米共進口852.3萬噸,同比減少8.4%。其中烏克蘭進口290萬噸,占比34%;美國進口289.8萬噸,占到總量的34%;巴西進口221.5萬噸,占比26%;緬甸進口16.6萬噸,占比1.9%。
繼2023年1月打通巴西玉米輸華通道后,5月4日中國從南非進口的首船飼料玉米抵達廣東麻涌港,共計5.5萬噸南非玉米,標志著南非玉米輸華通道的正式打通。
今年中國連續開辟了巴西、南非兩個玉米進口來源國,一改之前中國玉米高度依賴美國、烏克蘭兩個北半球國家的局面,形成美國、黑海等北半球玉米主產國和主產區,與南美、南非等南半球玉米主產國和主產區互為補充的流通格局。
“中國每次出手采購,都會對國際市場產生一定影響。”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高 級分析師馬文峰告訴《環球時報》記者,在農貿領域,中國具有很明顯的“大國效應”,國際資本有時會借此炒作價格。
分析認為,這有利于進一步平衡全球季節性、區域性供給波動,穩定全球供應鏈系統。“南升北降”的趨勢意味著中國玉米進口此前“美國一家獨大”格局在2023年正在發生重大改變。
除了自然災害外,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也提示中國糧食進口應該加強風險管理,“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”。玉米來源多元化,可以進一步降低進口風險。
來源:雞病專 業網